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:::

新聞中心

:::
首頁 > 新聞中心 > 最新消息.>

認識猴痘(MONKEYPOX)

發佈單位:醫務計畫處 發佈日期:2022-08-16 瀏覽次數:9020
資料來源: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
最近英國、美國和歐洲一些國家都紛紛發現猴痘病例。猴痘到底是什麼?我們來看看這種比較罕見、對其了解甚少的疾病。
猴痘在非洲以外地區已累計超過550例個案、共30個國家(資料統計至6月2日)。WHO天花研究專家Rosamund Lewis 博士指出,歐洲過去5年病例主要發生在旅行者,但首次同時看到許多國家爆發病例,且這些人沒到過非洲流行地區。
猴痘是一種罕見的病毒性人畜共患病(從動物傳播給人的病毒),人類感染首例是在1970年、剛果民主共和國(原扎伊爾)一名9歲男孩身上發現。猴痘病毒原本主要於非洲中西部的熱帶雨林地區流行傳播。

2003年,美國曾爆發了一次疫情,首次在非洲以外地區出現。患者因與土拔鼠(當地人稱草原犬鼠)密切接觸感染。土拔鼠則是從進口到美國的各種小型哺乳動物那裏感染的。當時共有81例病例,但沒有造成任何死亡。
2018年,尼日利亞經歷有史以來的最大一次爆發,距離該國上一次確診病例大約40年。當時,共有172例懷疑病例,75%的患者為男性,年齡在21-40歲之間。

免疫功能低下族群,孕婦及幼童感染後要特別當心
猴痘病毒屬痘病毒科(Poxviridae),正痘病毒屬(Orthopoxvirus)。猴痘病毒有兩個進化支:西非進化支和剛果盆地(中非)進化支。歐洲確診的病例是由該病毒的西非分支引起的,其危險性通常低於剛果盆地分支。
(一)皮膚病灶
出現後會依斑疹(macules)、丘疹(papules)、水泡(vesicles)、膿疱(pustules)階段變化,最終結痂(crust)脫落,嚴重病人疹子數目可達數千。

(二)潛伏期與症狀
猴痘的潛伏期約為5-21天,通常為6-13天。最初症狀包括發燒、頭疼、淋巴結腫脹、背疼、肌肉酸痛和全身無力開始發燒後,就會出現皮疹,往往先從面部開始,然後蔓延到身體其他部分,最常見的是在手掌和足底。皮疹可能會非常癢,在最終結痂脫落之前會發生不同變化和不同階段。皮膚破損可能會導致疤痕,通常會自行消失症狀持續14至21天,致死率低於10%,大多數個案可於幾週內康復。兒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尤其容易重症,併發症包括繼發性細菌感染、肺炎、敗血症等。

猴痘的傳播方式?
1. 猴痘可以通過與感染者密切接觸而傳染。病毒通過破損皮膚、呼吸道、或是眼、鼻或口腔進入人體。
2. 同時,它也可以通過接觸受感染動物,比如,猴子、老鼠以及松鼠而傳染。
3. 或是通過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,比如牀單被褥以及衣物感染。

猴痘是否有疫苗可用?
1. 天花疫苗被證明在預防猴痘方面有85%的有效性,並且有時仍在使用。
2.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(FDA) 於2019年核准由含有減弱天花病毒株(attenuated vacciniavirus Ankara strain)製成之新疫苗(JYNNEOS),可用預防天花和猴痘感染,適用於18歲以上感染猴痘之高風險族群。
3. 美國FDA亦核准ACAM2000為含有活病毒的天花疫苗,目前被用於感染天花高風險者,如在實驗室操作天花病毒之人員。
4. 台灣目前尚無此兩種疫苗。

洗手才是王道
一般民眾如何防護猴痘感染?照護猴痘病人如何防護?
1. 降低人畜共通傳播風險:前往猴痘病毒流行地區時,避免接觸齧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以及生病或死亡動物,所有食物必須徹底煮熟後才能食用。
2. 降低人際間傳播風險:避免與猴痘感染者接觸。
3. 針對陽性個案應啟動接觸者追蹤,並隔離曾接觸之哺乳類動物寵物。
4. 如有任何疑似症狀,應及時就醫,並告知旅遊史與接觸史。
5. 循標準防護措施、接觸傳染防護措施及飛沫傳染防護措施。採檢/醫療照護人員建議穿戴手套、隔離衣、醫用口罩、護目裝備(護目鏡或全面罩);如果病人情況允許,其他人與病人近距離(小於1公尺)接觸時,建議病人佩戴醫用口罩。
 
猴痘照片
相關資訊
相關連結
語音服務


更新時間: 111年06月17日
收合